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粤港澳、杭州湾打造跨区域城市群升级版

2018-05-30 09:42:03   来源:

  近日,浙江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透露,浙江将加强全省重点湾区互联互通,推进沿海大平台深度开发,大力发展湾区经济。同时,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临近发布截点,大湾区正成为跨区域、综合类城市群,抱团发展的重要形式。

  相关人士表示,湾区经济是区域经济的高级发展形态。在这个区域范围内,交通互通互联、资本金融齐聚、高级人才汇集,各类资源高效配置。

  浙江省发改委主任孟刚表示,浙江大湾区的具体目标是建设“全国现代化建设先行区、全球数字经济创新高地、区域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据悉,浙江大湾区将分为“一环、一带、一通道”,即环杭州湾经济区、甬台温临港产业带和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具体来看,环杭州湾经济区,将构筑“一港、两极、三廊、四区”的空间格局。“一港”:高水平建设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争创自由贸易港。“两极”:增强杭州、宁波两大都市区辐射带动作用,带动环杭州湾经济区创新发展、开放发展、联动发展。“三廊”:加快建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嘉兴G60科创大走廊。“四区”:谋划打造杭州江东新区、宁波前湾新区、绍兴滨海新区、湖州南太湖新区。

  “建设浙江大湾区,浙江省将聚焦产业、创新、城市、交通、开放、生态等六大重点领域。”孟刚说。

  孟刚指出,预计到2022年,浙江大湾区科技创新能级全面提升,人口和经济密度不断加大,国际化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高质量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初步建成全球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开放高地、体制创新高地。具体来看,2022年湾区经济总量达到6万亿元以上,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47%以上。

  上海市规划委员会咨询会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宁越敏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届世界杭商大会大湾区建设主题论坛上表示,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背景下,浙江大湾区不再只是其境内六个市的协同发展的问题,还需要上海、江苏南部多地的共同支持与融合。

  事实上,长三角地区打造湾区经济已有支撑。长三角地区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三省一市地域面积35.9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亿,分别占全国的1/26和1/6,其经济总量19.5万亿元,占到全国的近1/4。

  具体来看,区域内拥有23个港口,21个机场,40座大型桥梁,以及密集的高铁、高速公路网络。其中涵盖上海浦东、上海虹桥、杭州萧山、宁波栎社四大国际空港,世界前三的集装箱港口宁波舟山港,全球建设规模最大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上海洋山深水港。

  值得一提的是,湾区经济不仅仅是城市群效应。浙江省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所所长朱李鸣表示,湾区经济是在增强资源配置能力的同时,具有开放的经济结构,意在形成区域型国际经济交往网络。

  “湾区经济本质就是开放。”朱李鸣认为,湾区发展初期的交通方式以海运为主,产业则依托天然的港口资源发展临港工业。

  随着工业化的加快,贸易需求推动区域内部腹地交通网络的建设和完善,促进了湾区交通一体化和产业协同化的发展。

  与此同时,从粤港澳大湾区来看,其目标是以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重点,着力推动大湾区在科技创新能力和生态环境质量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广州市金融工作局副巡视员陈平表示,广州将探索设立跨境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推动在广州设立以碳排放为首个品种的创新型期货交易所,推进国际碳交易合作。同时,进一步推动跨境人民币双向融资、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跨境发行人民币债券、跨境人民币结算等跨境人民币业务合作,探索拓宽和完善NRA账户功能(境外机构境内银行结算账户),在南沙自贸区内以“NRA+”为特殊记号开展本外币跨境业务创新,打通离岸资金在岸通道等。

  朱李鸣认为,目前粤港澳和浙江大湾区最需要的是找准定位。他表示,世界三大湾区的发展历程是在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中寻找位置的过程。例如旧金山湾区凭借苹果、谷歌等几大互联网巨头,站稳了全球信息产业的龙头地位;纽约湾区集聚的金融产业,成为“世界金融心脏”,而东京湾区连片的高端制造基地让其在全球的制造链条上占得一席之地,被称为“产业湾区”。因此,我国大湾区一方面应加大开放力度,另一方面,找准定位集中布局,真正将湾区打造成我国经济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