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宏观政策重大调整 经济回升信号显现

2015-09-01 20:02:04   来源:人民网

    关于全年经济增速的担忧情绪在不断被强化,但笔者认为,近期宏观政策的积极应对,使得经济回升的概率正在上升。

担忧来自于,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速由去年四季度的7.3%回落至7%,同时创出6年来最低增速,加之GDP季调环比折年率和工业增加值增速出现罕见的“双破六”局面,即GDP季调环比折年率和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降至5.3%和5.6%,上一次出现该局面还是2008年四季度,当时GDP季调环比折年率和工业增加值增速曾一度分别降至4.3%和5.4%。

宏观政策发生重大调整 方向未变

货币政策对货币条件的宽松力度加大:4月份,中国人民银行实施年内第二次下调各类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法定准备金率和存贷款的基准利率。自去年11月份以来的半年内,中国人民银行已三次降息,两次降准。

财政政策更加积极:今年以来,财政支出进度明显快于往年,5月10日和11日,国务院在先后发布《关于税收等优惠政策相关事项的通知》和《关于妥善解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意见的通知》,明确两大政策变化:一是暂缓去年提出的地方政府税收优惠的专项清理工作,二是强调积极支持融资平台公司在建项目后续融资,以确保在建项目有序推进。

但上述宏观政策的调整并不意味着宏观调控发生了方向性变化。

1月23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的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当代中国最大的客观实际,就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不能脱离这个基点。我们提出要准确把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就是适应国际国内环境变化、辩证分析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作出的判断”。

近期经济数据显示,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客观实际,就是经济运行正处于新旧模式的转换期,在这个转换期内,如何辩证看待经济运行中的新旧矛盾,还需要一个消化期。

换言之,目前对于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宏观政策,如何更加积极和有针对性,包括政策制定部门、地方政府、微观经济主体等在内的问题尚未达成共识。

近期宏观政策的调整,反映了政策制定部门对于从经济运行新常态的客观实际出发,提高宏观调控针对性、有效性的能力正在快速加强。

同时,针对某些地方出现的干部宁愿不作为也不早作为的现象,李克强总理在4月份东北调研时强调,要对为官不为的“庸政”、“懒政”坚决问责。因此可以预见,“不作为”对于经济管理工作的负面影响也会很快得到扭转。

在政策制定部门转变、地方政府扭转之下,近期宏观政策的实际效果将得到有效提升,此点对于后期经济的企稳回升,无疑将起到很大帮助。

宏观政策调整对微观经济的重大信号

客观地讲,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度已超过危机爆发之初,相应经济运行更处于爬坡过坎关键期,各国都在做结构调整、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这给微观经济个体制定投资决策带来困难。同时,经济阶段性下行,也给微观经济个体造成现实的经营阻滞。因此,如何增强微观经济个体的信心,稳定其预期就成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

近期,宏观政策变化积极,无疑会给微观经济个体加强敢于“抱团取暖”信心。而根据经济运行的客观实际配置的宏观调控工具箱中,减税、财政贴息、法定存准率、基准利率等财政货币政策工具都被纳入其中。

因此,近期的宏观政策调整,已明确释放出宏观调控经济逆周期的积极信号,后期微观经济基本面改善的概率也由此而得到提升。

诚然,近期资本市场快速上涨、美国货币政策调整,以及全球多处地缘政治风险的积聚,仍会对后期我国经济运行产生诸多不确定性影响,但是伴随宏观政策调控灵活度的提升、政策传导机制的改善,以及微观主体预期的稳定,整体判断下来,经济逐渐回升的概率正在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