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中国加强南沙渔业基建

2015-07-01 11:16:5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本报北京6月30日电 (记者冯华)从农业部获悉:南沙群岛是我国传统渔业捕捞生产区域,为改善渔民生产作业条件,保障在南沙海域生产作业的渔船渔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在南沙海域有关岛礁上进行渔港、避风锚地、航路灯标、渔业生产生活物资补给、通讯导航等渔业生产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为在此海域作业渔船提供及时便捷的生产服务和安全保障。

南海群岛水域辽阔,海况复杂,常年易发台风,同时该海域缺乏基本的渔业生产作业保障设施,自然灾害救助难度极大,在此海域生产作业的渔民时常遭受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加强南沙渔业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将提高我国渔民在此海域生产作业的安全保障水平,也将有助于我国依托南沙岛礁联合周边国家开展高质量国际合作,为南海周边国家和地区提供高质量的海上公共服务。

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李纯厚介绍,自古以来,南沙就是中国渔民传统的生产水域,南沙渔业历史悠久。南沙海域面积广阔,存在深海、岛礁、陆架等多种地形地貌单元,生态类型多样,生物种类繁多,渔业资源丰富。2012年以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对南沙群岛及整个南海外海进行了持续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南沙渔业资源现存量约200多万吨,夏季高达260多万吨。鸢乌贼、金枪鱼类、鲣类、鲹类、鲷类等为南沙海域的主要渔业品种。但由于目前相应的渔业基础设施严重缺乏,珍稀保护物种保护和安全管护设施不足,科技对南沙渔业的支撑明显不足,严重制约了南沙渔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南沙海域非法捕捞保护物种的现象存在愈演愈烈的趋势,如砗磲贝类、海龟和红珊瑚等。

李纯厚表示,渔业的发展必须以渔港为依托,特别是外海渔业,对避风、补给等基础设施依赖性很强。目前我国在南沙还没有渔业生产必要的渔港、避风锚地、补给等配套设施,渔船渔民无法得到补给、渔获物转运、医疗救治、机械设备维修等生产安全保障服务。因此,非常有必要发展渔用码头、渔船补给基地和避风港、渔业安全通讯指挥管理系统等,形成集生产指挥、教育培训、科研试验、补给加工、船舶维修、医疗救助为一体的渔业综合基地。

据了解,在南沙水域的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生态系统管理和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基础,科学设计、科学施工,确保海洋生态环境的健康,切实保护好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以及重要水生生物栖息地及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