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播时间:
独播频道:发现之旅频道《筑梦新时代》
全国政协委员何星亮:“智慧校园”建设更需社会“智慧
2015-04-27 13:55:54 来源:人民网-中国政协新闻网
“智慧校园”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这个一体化环境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是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信息化应用深度整合、信息终端广泛感知的,网络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校园;是“多域融合共享和泛在感知的智慧服务”,能实现多域间资源及其业务的融合和共享,实现无所不在的信息服务综合化和智慧化校园。其具体为: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简而言之,“要做一个安全、稳定、环保、节能的校园。”这一概念是与国家整体推进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城市”同步出现的,也是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的核心概念。
国家高度关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八大以来,我国各项事业进入了全面改革的新时期,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自然成为新时期改革的重中之重。现代化的根本在于人的现代化。因此,通过教育以现代知识、科技、理念、思想、精神、价值代替落后的知识体系和观念体系,使公民成为具有现代文明素质的人,从观念层面上解决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和关键所在。
十八大提出要在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没有教育的信息化,就谈不上教育的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创新、从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支撑和必要手段。我们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推进教育改革的各项举措,如: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乃至建设学习型社会等等,都离不开信息化支撑和推动。因此,在教育改革全面推进过程中,国家对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也是一度空前。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单独列为一章,并列为十大项目之一重点推进。2012年,国家发布了第一个《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明确了全国教育信息化事业今后十年的行动纲领和路线图,研究提出了“十二五”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三通两平台”。特别是同年9月,国家召开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口径的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国务委员刘延东作了重要讲话,对做好 “十二五”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动员,进一步强化了教育信息化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核心理念和坚持“应用导向、机制创新”的基本思路,讲话内容深刻丰富,对加快全国教育信息化进程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教育部快速会同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广电总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具体部署了教育信息化要推进的重点工作任务和目标,形成了新时期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部署和总体安排。
地方身体力行
2012年11月国家率先启动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中央财政当年即下达财政资金30849万元,为东中部地区90%、西部地区95%的教学点(共62058个)配备数字教育资源接收播放设备。在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下,各地纷纷行动,成立领导机构,开展摸底调查,制定技术方案,进行招标采购,组织教师培训等,18个省份召开了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15个省份出台了教育信息化规划和相关的政策、10多个省份安排了财政专项资金,启动了若干有关“智慧校园”建设重点工作,地方教育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智慧校园”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凸显。
据了解,湖南、广东、江苏等很多省份以及各地的诸多学校已在“智慧校园”的推进和应用过程中,初步取得了显性成效,学校教职员工反响良好,学生及家长受益良多。 2014年4月23日,青岛太行山路小学经过多次筛选,采用了一家教育部试点推荐的科技企业开发的《智慧教育项目》管理系统,校方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双方紧密合作,实现了校园办公智能化,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便捷,课下学生利用平台与老师互动交流等方面使用效果明显。学校致力推进学校信息化管理与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及办公效率,提升专业教师素质,拓展家校交流的做法和成效,深得学生家长好评和青睐,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自正式使用以来,全校1626名学生和85位教师全部使用,累计分享1894个,每天更新数据4291条。河北石家庄一所小学在2013年通过政府统一采购配备,应用了“智慧校园”管理系统,学校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对学校教师进行使用培训、交流教育局会议报告、开拓校园社区展示、开展信息化办公、学生安全动态管理、教学智能化使用等方面全校师生很具心得,家长反应也非常良好。
内蒙古赤峰市第二中学是自治区首批重点中学,自2000年以来,先后有5500余名学生考入国家各类高等院校。2013年6月,赤峰二中做为该市首批实施学校接受社会慈善机构捐助 “智慧教育”项目并正式使用,截止今年5月,使用人数累计学生4324人,教职员297人,共发通知446条,分享1623条,近50万条考勤数据。校园智慧化管理和应用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教学的有效开展,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自治区高考状元花落该校。
在通过对一些应用智慧校园管理体系的学校调研了解,不难发现通过信息化科技手段为校园植入智慧管理,已然成为各地教育机构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实现新时代校园科学化管理,教育教学业务技能创新、营造全新教育理念和校园文化、构建学子、家长、学校、社会良性互动机制,进而实现校园现代化质的飞跃,不可或缺的刚性需求和必然趋势。
实施前路漫漫
应该说,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具备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准成熟的技术支撑。但是从实际推广应用的进程上来看,与全国近60万所的中小学校和数以几亿的中小学生,乃至更为庞大的学生家长人群的刚性需求相比较,我们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滞后现象凸显。究其原因,从国家政策层面,出于全面改革和稳步发展并重的考虑,需要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的政策节奏性把握。特别是,要求国家财政预算和投入实现同期启动实施也不尽现实;从经济发展角度,各地呈现经济差异相对明显,地方财政收入各异和教育经费余缺更是各有千秋,很多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因资金瓶颈问题难以实现有效的快速投入,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
在智慧化校园建设过程中,我们发现各地都在积极落实中央精神和各部委所部属的重点工作的具体做法也是不尽相同。特别是,很多省份以区县为单位或以学校为单位,在软、硬件的采购和日常运行维护上的方式也存在很大差异。据了解,有的地区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即:接受企业硬件免费安装,由教育机构承付运行服务费的方式来解决智慧校园建设资金难的问题;有的地区通过政府担保、融资租赁的方式实施采买,分年限、时段分期、分批交付设备金的方式缓解地方资金压力;但是此种解一时之难题,而长时间付出相对于市场较高的服务费和租赁费用的方式也只能说是权宜之计。如果长此以往,政府的教育经费的资金压力依然呈现并存在不可控的资金风险。
有的地区实行政府一次性购买软件、硬件,附带受赠运营服务的方式,但这种做法也仅限于个别经济相对发达或财政相对宽裕的地区;还有些地区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公益力量捐助的方式来解决个别学校的智慧校园建设问题,但很大程度上受限于社会公益捐助的总量,不具备教育信息化建设广普推进的可能。
各地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呈现的多重做法,出发点是好的,也足以看到地方尽其所能、想尽办法,推进落实此项工作的决心和意愿。如何快速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全面实现智慧化校园管理已然成为地方政府和教育机构管理者的一大课题。
社会智慧满满
“中国梦的实现,不仅需要我们这一代,更需要下一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社会都来关心下一代,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在中央会议上,总书记特别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推动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加快建立健全国家创新体系,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充分显现。”
针对我国各级各类教育规模庞大,快速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对于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群体之间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差异,实现教育质量提升和内涵式发展意义重大。为应对未来国际竞争,适应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发展需要,我们必须加快全国教育信息化进程,实现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是政府的义务,也是社会的责任,更是民族的使命,我们每个人必须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献计献策,热忱奉献,形成多方合力,快速推进此项工作。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在有关地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具体调研中,笔者了解到,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目前正围绕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做着有益的探索,中关工委通过职能引导、整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推动“智慧校园”的建设落实工作。中关工委健体中心有关领导认为,通过政府大力引导、政策积极支持,以公益为先导,强化吸纳社会公益力量广泛参与,合理运用市场化运营机制形成学生、家长、学校、政府、社会共益多赢的校园智能化建设体系,探索出“智慧校园”运行全程免费的“智慧”模式不是没有可能。
据介绍,其具体通过尝试性实施:以社会力量和公益企业免费捐助校园信息化建设、“智慧校园”管理所需的整体软件、硬件设施,解决地方教育经费短缺和政府资金紧张的难题,利用学校普遍应用并发展成熟的学生管理方法,根据校园与社会的实际情况与需求,通过整合移动通讯、金融服务、校园安全管理以及学生卡应用,为校园提供集学生管理、校园安全管理、信息互动、日常合理消费、、保障消费安全与便捷、公益受益、行为身份识别和动态跟踪于一体的综合型智能应用卡方案,以实现学校、家庭、学生、教育管理机构、金融机构之间的多向互动,实施大数据金融运作寻求收益,返补校园智能化管理运营费用开支,进而实现智慧校园运营免费模式,构筑学生、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全新学生管理、服务、关注的综合工具与平台。
这一通过尝试社会公益与市场运营相结合的方式,寻求校园智能化管理全程免费解决方案,不失为一种必要而有益的尝试。同时,也是政府推行此项建设工程的有益补充和强大助力,如果尝试结果为可行,不仅能加快各地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同时也可实现缓解政府压力、促进教育现代化升级、减少家长教育买单、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等方面多赢的校园智能化管理可持续的良性发展。
对于全面推进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单一的政府性商业化的设施采购配备,政府资金将会压力重重。完全依靠社会捐助实现全面免费应用更是不切实际。如果通过政府与社会相结合、公益与市场相融合,这不仅是探讨寻求校园信息化建设难题的解决方法,同时也是政府主导教育信息化建设“智慧”的有益补充和社会的隐性助力。
(作者为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研究员)
下一篇:喀什:“一带一路”上焕发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