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改倡导者叶青:“别把车改补贴当福利”
2015-01-06 10:14:24 来源:
日前有媒体报道,中央层面公车封存和补贴发放工作已基本完成,公务交通补贴已从上个月起开始发放。根据规定,中央和国家机关“车补”标准为: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有网民担心这是变相福利,还有人担心车改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为此记者专访了公车改革倡导者、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就网民关心的问题进行解答。
“别把车改补贴和福利划等号”
“车改不仅省钱,而且省了一大笔钱,落实后国家每年至少能节省约1000亿元开支。”叶青说。
他指出,车改最大意义在于减少了政府财政支出。“我计算过,车改实施前,一部车一个领导一年要花13万,其中包括燃油费、车辆折旧费和司机人工费。现在开始车改了,中央按照500元、800元、1300元标准给干部发放补贴,一个干部一年最多能得到1.6万元左右补贴,比原来一年13万要少得多。中国有700多万干部,若没有车改,一年仅公务出行得消耗约1000亿元。”叶青说。
有网民认为,车改是在变相发放干部福利。叶青则认为,车补补贴和福利不能划等号。
他说:“车补,也就是公务出行用车补贴,实质是财政预算。通俗理解,就是单位把这个月公务出行的补贴提前发给干部,干部外出办公事,单位不再派车。但干部总是要出门办事。按照现在物价计算,中央出台的车补标准只能基本满足公务出行需要,干部把车补当福利基本上不现实。”
对于网友担心可能出现的干部“边拿车补,边坐公车”的现象,叶青认为,这是一种明显违纪行为。他说:“当前反腐浪潮一浪高过一浪,要是有干部顶风违纪,纪委部门肯定会介入调查。”
“车补与出差补助是两码事”
此前,曾有干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车补实施后“用车肯定不方便”“能不出差就不出差”。叶青认为,车补和出差补助是两码事,这种说法实际上误解了车补的含义。
“要把公务出行跟出差区分开来,这涉及到一个概念,也就是车补区域。车改补贴,补的是近距离出行,是干部一星期5天、每天8小时上班时间内的公务出行,而不是出差。比如,我是湖北省干部,主要在省会武汉办公。那我的车补区域就划分在武汉市区范围内,在这个区域内我的公务活动,按照固定额度拿车补。如果离开武汉市远途出差,则作为出差费用实报实销。”叶青说。
“不能因为车改了就不出门办事了。对于这种懒政心理,要出台配套措施,凡是要求官员必须要到场而没有到场的,要追究责任。”叶青指出。
“车改实际上是鼓励使用私家车出行,同时也可以通过与社会化的“租车公司”合作的形式,租用社会车辆,从而避免公务用车长期的闲置和浪费,降低司机的薪酬成本。“叶青说。
公车卖出“废铁价”?信息透明是车改成败关键
此前有地方拍卖公车,每辆均价一万元,卖出了“废铁价”。网民担心,这样的问题会出现在本次车改中,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另有网民担心,改革涉及既得利益群体,阻力大,担心车改成了“一阵风”无果而终。
叶青认为,既然车改是一项改革,肯定会遇到一些问题,关键要坚定车改决心。早在2004年,叶青就以全国人大代表身份提交公车改革建议。随后在他参加的每次两会上,他都就推进公车改革提出建议,见证了车改从建议到实施整个过程。他认为随着我国改革深入,车改路线越来明晰,一定会改革到位。
叶青说:“有人问我,为什么要车改?我认为,车改至少有两个目的:一是把群众反对的少数干部公车私用浪费,变成多数干部可以享受到的公务出行补贴。原来是少数人铺张浪费,现在摊到所有干部的身上,变成了一种公务交通消费。二是把官员变成公仆。老百姓如何出行,官员就如何出行,现在来看是有可能的。这对于重新树立政府形象意义很大。此外,车改还有生态建设等方面的现实意义。”
叶青认为,拍卖是一种市场经济手段,可实现公车最大价值,避免国有资产流失。他建议,在集中交钥匙后,给车辆做专业的资产评估,把公车拍卖交给全国联网的二手车拍卖公司。网络拍卖可以让车价更合理。二手车的市场定价很成熟,有一套成熟的第三方资产评估公式可以套用。拍卖时把车辆购买时间、行驶里程、折旧损耗等方面明确标注,通过拍卖让公车保值。
叶青说:“避免车改出现问题,关键是要信息透明,做好相关制度设计,比如建立车辆资产评估,拍卖流程全程监控,车辆处置后续跟踪等机制,防范公车拍卖异化为国有资产流失、利益输送的新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