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武安:大病不出县 小医院解决“大”问题

2014-08-18 11:51:55   来源:

  一家县级医院,年门诊量30万人次,门诊手术1.37万例,入、出院诊断符合率达99.74%,这样一组数字,甚至与某些市级医院的硬指标不差上下,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大病不出县”的医改目标,可谓小医院解决了“大”问题。这是如何做到的?近日,记者到武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调查。

 
  用人选贤
 
  看现在不看过去
 
  ICU科主任房志栋今年31岁,是武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最年轻的科室主任。这位80后的成长见证了该院选贤用人的原则:看现在不看过去。2012年,武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筹建ICU(重症监护病房),全院公开招聘科主任,房志栋与其他几位高年资的医生一起参加竞聘。最终,由于在急危重症方面专业性强、理论知识扎实,并且有着若干例成功的抢救经验,房志栋成为该院第一名初级职称的科室主任。
 
  “抢救经验,业务水平,理论知识,我们全都考察。”回忆起竞聘的经历,房志栋认为,更多的是“以能力取胜”。
 
  据了解,作为一名县级医院的急诊科医生,房志栋曾完成了多例高难度的抢救任务。该院首例心脏停跳后1小时的复苏就是由他完成的。此外,他还引进了血流动力学、血液净化等新项目,可以帮助救治多脏器衰竭、重症感染等危重病人。
 
  目前,ICU病房内设病床12张,病床使用率达到70%。
 
  同样感受到选贤用人公平公开的还有骨一科护士长赵晓敏。2013年4月,赵晓敏看到医院通知,全院公开招聘骨一科护士长。在骨科工作了10年赵晓敏凭着专业优势,通过层层考核,以最高分竞聘成功,成为骨一科的护士长。
 
  “大家的分数都是公开的,你的学习经历、工作经历、专长、笔试成绩,包括后面的演讲分数,都是公开的,大家公平竞争。比如我外出进修比较多,在骨科方面的经验也丰富,这就是加分项。”赵晓敏说,这样的制度让竞争者心里都很敞亮,年轻的新人也有奔头,工作积极性更强了。
 
  看现在不看过去,看干的不看说的,看工作不看关系,看永久不看暂时,这是武安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郝保乾提出的“四看四不看”的用人导向。实施证明,这样以“人才是立院之本”的思想,的确助力了医院的大发展。
 
  谈起医院的用人制度,房志栋感触颇多,“人人都是追求上进的,尤其是年轻人,医院给了我平台,我就愿意扎扎实实在这里干。至少不会考虑跳槽了。”
 
  上联下托
 
  发展科室惠病人
 
  “以前我们都不敢叫呼吸科。”作为近年来新建的科室,武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消化、老年病科在上级医院的指导下得到了迅速发展。科主任李祝兵告诉记者,现在呼吸科医生由1个增加到了4个,住院病人也由“空床”发展到了近20个。
 
  曾经的呼吸科只有一名医生,水平也有限,“甚至连哮喘都看不了”。为了增强学科实力,医院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建立联系,请对方派专家指导,每月一次,逐步提升医院呼吸科的水平。如今的呼吸科,已经名副其实。科室引进的气管镜,已经可以开展腔镜检查,帮助诊断结核、肺炎等疾病。
 
  “只要我们提需求,医院都会支持。”心内科副主任王晓芳说,有了医院的大力支持,他们就敢点名要北京、上海的大专家来支持、指导,也敢提出引进新技术、新设备,迅速提升科室实力和诊疗水平。
 
  王晓芳举例说,心内科在河北省人民医院长达一年的进驻指导下,迅速发展了介入治疗技术,尤其是在心脏冠脉介入方面,取得了明显突破。“比如急性心肌梗死的支架置入,病人发病12小时内需要迅速救治,否则致死率高,预后效果差。现在我们已经可以开展急救导管介入手术,进行冠脉支架植入,拯救患者。”而在以往,只能靠药物溶栓,或者转到上级医院急救。
 
  各科室的发展得利于该院“上联下托”的发展模式。“上联”,就是与全国知名医院和上级医院联合,引进专业人才,形成医院人才专家库,让老百姓不出武安就可享受到全国知名专家的诊疗服务;“下托”是指增强大局意识,扶植乡村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单位。
 
  目前,该院积极响应原卫生部“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对22个乡镇卫生院进行下托帮扶。选拔优秀的管理人才担任乡镇卫生院名誉院长,协助管理、帮扶卫生院工作,此外,每年选派1-2名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到市第一人民医院免费进修学习,各科室给予业务、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持。努力为基层培养、输送专业人才,打造武安基层医疗网络体系。